大萧条真正的发酵,会是在 2017 春节后吗?

房价疯涨了,明年也该加租了,本来就不好的实体经济如同雪上加霜,老板们会怎么做;打工的,工资还那么多,生活成本高了,会如何;萧条真正的发酵,会是在201…
关注者
36,961
被浏览
6,599,588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在知乎是不是抖机灵都能高票,但是我还是喜欢来点干货。本文干货较多,篇幅较长,请耐心阅读。

  • 16/10/14 1p.m. update: 更新FAQ( 是否存在大崩溃风险?央行是否可控?适度萧条是好事坏事?)讨论萧条风险是否可控,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 16/10/14 10a.m. update:修正字体,修正部分输入错误,谢网友指正,增加一些问题的FAQ。

    吐槽下:干活文章总是那么不受人待见,这个话题短短3天之内上升到7K关注,高票答案近8K赞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这正说明了目前大家对手上资产保值增值的意愿是多么强烈,难怪这波很多人通过买房来抗通胀,而空方手持现金对房价上涨是多么的无奈。


为何这么多人热衷于诸如经济危机、丧尸爆发、核冬天等等话题,我认为有弱者效应和强者危机感在里面,弱者深深的觉得世界不公平,发生暴乱,危机,可以把大家拉到一个起跑线上浑水摸鱼,也符合他们厌世的心里。而强者有着生物本能的危机意识,就像冷战期间和之后,大量的新闻和电影都是核冬天或者外星人入侵,强者总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假想敌或者预演危机了该怎办。


金融风暴带来的风险远远小于核冬天,如果有兴趣去翻翻核冬天该怎么办很刺激,我很爱看。

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金融危机了,多备点吃的喝的和实物资产就行了,远比核冬天找个偏远地方挖个洞简单多了。

我混迹网络10余年,以前玩WOW的时候流行数据出装和输出流,那时候在NGA很多数理大神进行分析优秀的出装和输出手法,也就有派神了一个党派:伸手党,只管结果正确与否,是否符合朕意,至于分析和劳动成果,一概不尊重。

的确,如果大多数人是股票上涨时候的多方,你发表多方言论,鼓吹环境大好,一定能获得高票,而这时候你唱衰唱空,一定会有很多人出来用脚投票表示反对。

符合读者情绪的才是真正的好文章,这也就是为何现在干货文章这么不受人待见的原因。

好,我也在这里总结下:不爱看干货的伸手党,看到这里就可以了,都是迎合你们口味的评论:

1、中国2017年不会发生经济萧条,你好我好大家好。

2、唱崩溃言论的你们好,你们并没有错,中国经济虽然仍然向好,但是避免不了下滑的事实,有朝一日,千里之堤终能溃于蚁穴。

3、中国GDP下滑是正常现象,中国GDP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人家老美的增长率只是我们的30%,崩溃论患者你们着急什么?没看到我们大统计局编造的数据各个都向好吗?只有少部分行业略有下滑。小米手机还是增长态势啊,还在一直发新品,没看到么?

4、每次GDP统计,地方数据的总和都高于统计局之和,即使这样6.7%的GDP里,是靠超过12%的M2同比增长率支撑起来的,里面又有多少钱滚到房地产里了(炒房兴邦),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是下滑的好吗?各行各业都在调低预期,利润率,营业收入都在下滑啊。这是要崩溃的前兆啊!

是的,你们都没说错,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初级阶段。后面还有中级高级阶段啊,没有提到过什么崩溃阶段对吧?那崩溃论患者,你们可以洗洗睡了。

答主此刻懵逼脸,想了解真知灼见的干活还是往下看吧,前面的纯扯淡。

正文开始,干活来了,有看不懂或者解释不清甚至说错的地方欢迎评论我将尽量一一答复:

历史上有名的大萧条就是上世纪的美国大萧条,也有罗斯巴德的著书《美国大萧条》。

这部分为修正后的转载,没兴趣看的可以直接往下翻:

<!---------------------/这部分内容为编辑后的转载/------------------------>
对爆发于2007年10月左右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最后导致经济危机。格林斯潘最早把它称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奥巴马用“前所未有”来定义这场危机。
毕竟,这代人谁也没有经历过这种危机,危机的深度如何,危害多大,时间会有多长,如何演变,可能全世界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都在研究。可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 向1929的大萧条。这次大萧条,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卷入其中。彼此责怪的结果,终于在1939年导致世界大战。
最近阅读《大萧条时代》,由美国迪克逊.韦克特著,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中国目前的形势。当然,我没有政治家、经济学家的高度、深度,就一个平凡人的角度作一比较而已。
一、危机的开始
这场危机以1929年银行业的大规模倒闭为特征,标志大萧条的到来。在1929年还在建造“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幢68层的巨人”。从1918年一战停战后,美国就由过去吃苦耐劳的社会思潮转为“快速致富”,在1920年,很多美国人热衷于投资 “自由公债”和股票投资。银行开展贷款消费,导致富人越来越富,民众透资消费,高档消费,随后掏空了储蓄,降低了民众的购买力。10年间股票经纪人达到翻倍,中国也有这个阶段,大致是1994-2008。特别从2005年开始,人们同样热衷于高档消费。住房的按揭也掏空了老百姓一生,抵押了他们的未来。流 行语“住房把你财富掏空,教育把二老逼疯,医疗让你提前送终”。1918年后美国就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债权大国。美国的各人对外投资总额由30亿美元猛增 到1932年的140亿美元。成为一个生产大国。对比当今中国,也是一个生产大国,世界工厂,外汇储备在2008年底达到2万亿规模。
由于个人主义、私欲膨胀,发财心切,导致信用的过度膨胀。信用的过度膨胀,是1929年接下来那场灾难的主要原因。当时的胡佛总统也没意识到那次危机的厉 害,乐观派认为,只是老的经济规律失灵;其余的人勉强承认,困难的日子可能来了。最后导致勤奋的、有才能的总统下台。
二、危机的初期
1929 年10月,银行以每天将近两家的速度破产。商品出口与生产能力不成比例,汽车、无线电、建筑业不景气。很多生产进入奢侈品和耐用品,库存积压,导致机器停 止运转。1923-1929年,财富急剧流入富人阶层,“全国三分之二的储蓄为富人所有;占总人口40%的家庭,入不敷出;20%的家庭年收入在1000 美元以下。”“高收入者是最穷家庭的总收入的三倍;顶层群体的平均收入是底层群体的630倍”。“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通过技术进步)传递给消费者”。而零售价格实际上没有下降。胡佛政府开始成立“国家振兴署”,股市开始崩盘。都不相信危机的严重性,舆论上“前进的美国,没有什么能让美国停下来”。大牛市 的势头还暂时支撑着某些大企业。在1931-1932年间,当繁荣的势头突然停止的时候,建筑业首先衰败,业务不及以前的七分之一,费用降低60%。一些 小城镇还没意识到萧条的到来“大萧条主要是我们从报纸上读到的东西”。白领开始降薪,失业出现。通货紧缩在1932年疯狂地继续。政府和金融高层反复保证 “衰退已经触底”。出口量减少了一半。民众为了应对危机也开始储蓄,消费进一步萎缩。胡佛提出了增加国家投入计划,“胡佛大坝”开始修建,一些道路、桥 梁、铁路也开始修建。胡佛找行业协会,要求不裁员,得到口头承若。最后没有兑现。引发罢工潮。
三、危机中的社会现象
1930 年4月,胡佛政府开始下令调查失业情况,有4500万人有报酬地被雇佣,300万失业。到1931年,有600万人失业,年底突破千万大关。没有技能的工 人是先头部队,紧随其后的是白领和技术人员。教师和牧师被削减或打白条;到36年,律师、医生们的收入下降了18%-30%。国民收入从1929年810 亿减少到1930年的不到680亿;1931年530亿,在1932年以410亿触底。工厂设备生锈,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储蓄被购销。很多人将美元 藏在家里。胡佛的“减薪不裁员”失败。消费进一步萎缩,受害最深的女性职业者。餐馆萧条,罢工此起彼伏。由于当时正值共产主义运动,“革命”的浪潮有卷席 之势。很多人回家依靠父母,失业将人逼向绝境,贫困无处不在。“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幸运或门路,而不是能力”成为共识。“革命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很好的 事”。到处是饥饿的人群,睡地铁或废料搭建的棚屋。流浪汉到垃圾焚化炉取暖,精神病、疾病流行,6-16岁的人营养不良。大多数人把过去的旧衣服捡起来 穿,以面包、马铃薯、豆类充饥。也有少数饿死。营养不良由1929年占患者的18%增长到1931年60%。恶化的极致是吃垃圾。自杀人数由1929年的 每10万人14例,到1932年为17.4例。主要集中在最富的和最穷的阶层。
1931年,胡佛政府启动政府投资,建铁路。成立金 融复兴公司(RFC),从国库贷款给穷人。向地方政府注资,成立救助组织。鼓舞士气。放松农业贷款负担;社会保障等。采取“努力提高农产品价格,巩固工资水平,通过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复苏,管制美元价格”。这都是后来罗斯福新政的雏形。民众的怨气全洒在胡佛身上,终于在32年夏天选举中爆发。胡佛 下台,罗斯福新政开始“百日新政”。这可能成为了民众怨气的“泄洪口”。
四、罗斯福新政
胡佛虽然勤奋,有能力,但民众积累的怨言太多,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成为“替罪羊”,成为民众怨气的泄洪口。罗斯福由于在救济贫困中一跃而成为政治新星,以绝对优势成为美国总统。
“政府应该为了普通人的利益,更坚定地管理财富,更不客气地对利润和收入征税,同时还要更大方地花钱”。在百日新政中,重要的几点:一、资本重组银行,并授权 发行更多的货币。在发行更多货币前大量买入黄金和白银。引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各国竞相贬值,直到36年9月,英、法、美才最终达成协议,防止剧烈波动 和贬值。债卷一年多过一年地发。货币不断贬值。二、为了解决就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招收失业者为政府工作,包括学校、医院、清洁、以及政府的很多市政 建设等等。“让失业者有尊严地生活”。三、成立公共事业振兴署(WPA),一个“注水泵”,向遇到困难的企业注资,使之膨胀。也包括政府的各项为了刺激经 济的各种建设,达到刺激经济的发展的目的。为大约3000万人提供了工作。四、成立为工人维权的工会,通过立法,允许雇员“有权组织起来,通过他们的代表 进行集体谈判”,而不能进行任何压制。最后成立带有准司法功能的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NLRB),强制性地约束雇主,在很多时候还站在工人一边。保护工人 的利益,缩短工时,增加薪酬,有效地阻止了很多大罢工。政府始终是站在“中间阶级”,担任裁判角色。
“新政”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出现“即使是错的也支持罗斯福”的情况,在1932年第二波冲击时,尽管危害更大,也没出现更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事实上“罗斯福总统的复兴计划,大多数是 对胡佛总统计划的发展”。一场危机就如堰塞湖,积累很多很大矛盾。罢工此起彼伏,又正值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时候,在救济和工会方面,成为危机中重要的“泄 洪口”。公共事业振兴署(WPA)是主要的解决途径。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成为解决萧条和社会动荡的缓和剂。由于战争的需要,吸收了大量人员,才真正 解决问题。直到41年经济复苏。正如英国一个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先生对自己提出的很多问题也许给出了错误答案。但是,他是现代美国第一个提出了正确问题 的总统”。由于民众对他的充分信任,对错误没有苛求。
<!---------------------/这部分内容为编辑后的转载/------------------------>

近代历史出现的所谓大萧条,显著特征就是:

由于大量资金杠杆鼓吹泡沫->产能过剩、资源错配->生产要素上涨->无更多资金维持泡沫->最终泡沫破裂->大量不良贷款、资产出现、百姓失业、汇率贬值、市场资金面紧缺->短期消费不足产生的通货紧缩->需求、结构性的通胀产生。

其实产生经济危机是因为大量的资金、资源错配,财富聚集到少部分人手里。或者说,我辛辛苦苦干1年,还不够付你炒房1个平方上涨的带来的收益。

发生经济危机,本来就是对错配的资源、资产进行修正。做实业的不如炒房的,这也是很多人为何期盼经济危机的到来。


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都是归结于凯恩斯理论,虽然ZF不承认。货币问题,只有通过货币来解决。

如果保汇率还是保房价二选一的情况是真的,那么应该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资产? - 回答作者: Marshal 如果保汇率还是保房价二选一的情况是真的,那么应该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资产? - Marshal 的回答

我在这里有回答,改革开房三十年以来,通过汇率调节手段和给政府KPI的招商引资考核,已经给中国带来世界性奇迹般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大量的M2流向社会,朱相早就把股市(股权分置改革)和房市作为堰塞湖去当海绵一样吸收这部分资金。

经济产生问题,不就是大幅通胀或者通缩,这是个实际通货(资本)和货币不匹配的现象,而信用货币发行的基础在我国就是外汇占款,而外汇占款通过货币乘数放大,又是形成买方资金来源的锚。也就是后文提到的“锚”。

ZF锁定房产交易(限购)正是为了稳定汇率,也就是“”的价值。

想象下,一套房子成交,有买方和卖方,买方是首付+杠杆购买,而卖方是全资金到账,而私以为,必然有一部分资金出逃,转为外汇(9月外汇储备减少188亿美元)流向海外。

一旦这么做了,通货、货币、锚都会不匹配不平衡,产生背离。

如果通过杠杆产生的资金对应的锚出逃或者幻灭。天平将会不平衡。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金本位是美金发行的锚,造成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其实就是贸易壁垒使得进出口减少+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资金出逃导致大量黄金储备流失,也就是市场面资金缺紧产生短期通缩,需求不振。

所以真正可怕的就是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升温,大量国内股市、楼市、实业资产出逃,对外储照成损失,人民币广义货币总量的锚缩小变化了。

想象下,现在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的大头如果就是实体经济、股票、房产的话。

但是处理方案很简单,如果房地产和股市是一个堰塞湖,和实际经济体系脱离开。想象下假如股市房市+实体经济的需要的货币总量(不是总市值)是150万亿人民币(M2,广义货币)。对应的是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汇率1:6时),也就是将近30万亿的外汇占款在5倍的货币乘数下产生150万亿。


而假设实体资产如果只需要80万亿货币总量,如果股市房市资本全部兑现流入社会,在货币锚不变的情况下,物价可能直接翻倍甚至更高。而正因为有股市和房市的堰塞湖,作为海绵吸水吸收大量货币,市面上才因为外储大量上升没有产生恶性通胀。

现在锚变小了,外储减少了。我认为只要让房地产和股市的市值自然蒸发,比如外储减少到2.5万亿美元,对应汇率1:7.5。对应的外汇占款应该在20~24万亿左右,届时6倍左右的货币乘数,正好够支撑80多万亿的实体经济和40万亿的股市和房市资本。而汇率的适度贬值,也能带来出口换汇的竞争力。

事实上,的确因为外汇储备逐步流失,M2增速也大幅下滑,现在M1-M2增速差也在缩小,市场资金面将由松变紧。

当然,问题怎么破,这钱又不能从实体经济对应的“锚”抽离,也不能从房地产流出转为外储流失,也不能从房地产流出流向实体经济。

限购+房产税是最好的选择。

设想总不可能万无一失,房地产幻灭损失的是大量的中产阶级以及少部分权贵,这部分的人养老相对无忧,赚钱能力也不错,日后还贷也不用担心。

而外汇流失、资产幻灭把锅甩给中产也算是抖了一个最具有稳定头脑的机灵,至于幻灭前以及之后过程中产生的通缩嘛,只要给社会底层发发补助,再搞几个类似以前“40、50”工程,再鼓励鼓励年轻人创业,社会又稳定了嘛、消费能力又上来了耶!

让最不愿意缴税的中产,缴铸币税,真是下的一手好棋。

当然了,只要资本、货币、“锚”,这三样像函数一样一一对应,不产生天平上的不均衡,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大萧条。

但是外部市场的不振和内部资源的错配导致部分产业下滑,空心化的现象也是无法避免的。

所谓的政治正确,就是保证稳定的基础上,两害相取其轻。

以下为FAQ环节:

----------------------------------------------------------------

Q:外汇占款占到基础货币的70%?

A : 目前没有公开的基础数据,当时我国的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由央行投放,具体可以点开央行的公开信息(央行资产负债表),2016年8月的外汇储备占总比72.4%:pbc.gov.cn/diaochatongj

央行的发型的基础货币主要有:贴现及放款;各种证券、债券;外汇储备包括黄金;其他资产。

转个文章:

1月央行资产负债表告诉我们的秘密

Q : M2到底怎么产生,贷款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A : 有为知友评论:“楼主帖子写的样式不错,但内容不敢恭维了。M0是央行搞出来的,但中国的M2不是。主要是土地和房产派生出来的货币。货币和房地产价格已经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了。此文逻辑还需斟酌”。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中国现阶段是指M1加上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和信托类存款。M2可用来作为观察和调控中长期金融市场均衡的目标,通常M2的增幅应控制在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程度三者之和的范围内。

写大篇幅文章时间有限,也并不能符合所有人的知识和口味,我也不是毕业于金融相关专业。

关于基础货币投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进行反复放贷,吸储的过程,中间会滞留一部分“押金”,也就是存款准备金,并且利率的高低决定了贷款的兴旺,这2分部还是央行掌控的。

具体公式,上文已经有贴图提到,知乎也有相关的问题,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

Q : 什么是金本位?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A: 有位知乎网友留言提出,金本位是二战以后才实行,我真希望,知乎的无脑喷的人即使不翻阅下历史,牛顿总知道吧?人家在英国皇家铸币局打过工的好吗?

金本位和牛顿什么关系,你们可以自行百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确立的,二战是1945年结束的,即使是这个体系,也不是“二战后”,另外该体系只是确立了美元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也就是35美金1盎司。

货币一直只是信用资产,或者说通货交易的媒介,它的发型基础,就是文章中反复提到的“锚”,“预期”取消金本位,正是“重拳”之一:

<!---------------------/这部分内容为编辑后的转载/------------------------>

1929年10月到1933年3月,美国地区货币存量减少33%,世界产出、价格与就业进入了灾难性的时期。在这场灾难性时期中,美国经济就好像一个体型肥胖的倒霉拳手,在遭到市场的四记重拳后倒地不起:

第一记重拳,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价格崩盘;

第二记重拳,1930年全球农产品价格崩盘,美国农业地区银行大批倒闭,引发1930年12月美国存款量第一的美国银行倒闭;

第三记重拳,英国在1931年9月退出金本位,市场预期美国也将退出金本位而出现疯狂挤兑;

地四记重拳,1933年初,市场预期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会让美国退出金本位而引发美国市场挤兑。

<!---------------------/这部分内容为编辑后的转载/------------------------>


---------------------------

Q: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废话连篇,到底应该怎么做?

A: 首先,我只是评论和借题主的答复发表观点,观点只代表个人,知识可能也有偏差,如果有大神提出,我考证后会及时修改,但是希望无脑喷的人请绕道。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只要开始,每1秒都可能会上涨或者下跌,靠谱的行业内的人都会掌握一个词,“风控”。我们只能判断和确定是否有风险,私以为,任何做单边趋势判断的不是MDZZ就是赌徒。

在这里有2个词,“风险偏好”决定了你的“赌博”成功失败的概率,而“时间偏好”正是印证了WOW里地精说的那句话:time is money,friend。

正因为有时间偏好在,所以就有了利息,贴息等等概念,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如果你有100万,你失去了这100万的拥有使用权,而别人长期借走,给你利息,等你耄耋之年,连本带息的还给你,又有什么用呢?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金融市场有涨涨跌跌,经济当然也有大小周期,每个周期里必然有繁荣期和萧条期,但是从来没有经济学家定义,怎么样的数据,才算是真正的萧条!

所以,不用去纠结到底是萧条与否,做好自己,选择合适的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

赌徒会在单片市场里孤注一掷甚至不惜用上杠杆,成功了,他就成为那个笑话:“保证生男孩,无效退款”中的带头大哥,失败的人往往占多数,不是跳楼了,就是背负债款默默无闻。

至于答主建议资金怎么操作?

大资金上千万上亿,可以做风险控制,比如对冲,比如有套期保值或者阿尔法套利,可以自行百度。

资产百万,我的选择是分散风险,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没办法预估房地产什么时候蹦,就像我能知道某人会不会死,但是根本无法预测某人什么时候死一样,我已经在努力研习星座八字,但是只能参考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虽然性格决定命运。

正因为有时间偏好在,即使你赌对了方向,也有可能输给时间。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很多日本理财的主妇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把资产转移到巴西购买雷亚尔,因为巴西是主权国家,处在发展期,且利息高。

至于只有几十万资产,甚至刚刚大学毕业,我觉得即使经济崩溃,对你的资产影响也不大,有功夫想怎么避免风险,还不如想想怎么好好挣钱!


---------------------------

Q : 是否存在大崩溃风险?央行是否可控?适度萧条是好事坏事?

A : 以下回答只代表个人意见。

本文花了70%的篇幅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信用货币发行的依据和体系阐述了一个观点:目前如果货币发行的“锚”,发生质的变化,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首先FAQ里提到了,外汇储备只占到总的基础货币的70%左右,而这70%里,美元资产在下降,换成了黄金储备,也是央行在规避美元加息照成的外汇损失。

  • 总结一句话,即使是美元资产,外储的稳定性较高,风险较低。
  • 另外,通过人民币适度贬值,有效增加了人民币汇兑的成本,降低了外汇储备的流失速度,并且汇率适度缓慢贬值也有利于出口外贸企业增加订单数,提振国内内需。
  • 其次,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限购,熔断了房地产市场的高频交易,减少资本流出风险,也起到了一部分去房地产企业库存的作用。

目前银行的个人贷款总体可控。风险和杠杆都低于世界其他国家。

周小川: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有所上升 但整体风险可控

银行做过1次房地产下跌的压力测试,30%下跌在银行的承受范围内,现在已经进行第二波测试。

楼市信贷调控第二波来袭 银行开启压力测试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某一线城市目前已经完成压力测试,据知情人士透露,此轮测试的结论是,在该城市银行业能够承受房贷下降40%的压力。
  • 再者,央行还有30%的基础货币的可调控方式,以及高达17.5%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空间

07年存款准备金率到过9%,相当于可以提供8~10倍的货币乘数,而现在17.5%,在5~6倍左右,并且央行还可以通过发行央票,逆回购,降低准备金等手段,向市场和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上文有提到,即使外储跌到2.5万一,仍然没有太大问题,倒是房地产市场这颗泡沫毒瘤需要适当清理。

简而言之,即使房价下跌20%~30%,外汇储备适度流失,汇率适度贬值。一切基本还是可控的,但是央行在调节货币市场的同时,没有办法有效的指导资金去向,也没有办法把钱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资本是逐利的,大量的闲散资金和热钱会“报暖鼠窜”(非“头”),使得一部分资产价格过分上涨,而另一部分行业缺钱倒闭。适度的经济萧条和危机,正是为解决该问题而产生。


而行业内部适度的萧条和倒闭,正是为了之后繁荣的结构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在供给侧做文章,也是如此道理,把资源和资本给最需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