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

每日提供高质量新闻资讯

头图

为什么很久没有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蔡依林、S.H.E 级别的华语歌手了?

为什么很久没有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蔡依林、S.H.E 级别的华语歌手了?

知乎用户,转载合作请私信,微信:li_biubiu
谢邀

写在前面
经知友提示,本文已经被节操媒体侵权转载,并恶意伪原创,且不理会原作者维权诉求,现在已经通过知乎官方维权通道寻求维权吗,特此提醒大家抵制「节操精选」这个小偷App,以下是侵权内容:
侵权链接:华语乐坛的三座大山不是你想翻就能翻
侵权内容截图:

以下是原答案正文
排名第一的答案5000赞有些醉人,这类问题之前回答过,不知道怎么又讨论了起来,:
为什么近几年都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像周杰伦一样的领导流行乐坛的人物? - 音乐

不得不说有朋友还是没分清楚「歌手」、「唱作人」、「艺人」的区别,并且和稀泥一样的拿这几个人放在同一梯队进行比较。能跳能炒作能演能娱乐是一回事,能唱是一回事,能写是一回事。


Q:如今是不是没有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等级别的歌手了?

答案:如果是“歌手”,那么比他们俩唱的好的多的去了,所以我的回答是有。

Q:但是如果你要说「唱作人」,那么能留下继续讨论的只有周杰伦和林俊杰了。那么现在还有没有像他们这个创作产量与制作水准的音乐人(唱作人)?

答案:有,有你个头。

仅仅一个「唱作人」,就不知道把多少人刷下去了。更何况是像周杰伦林俊杰这样有十年优质量产级别的唱作人了,有谁能做十年呢?至少目前还没看到,要知道是十年优质量产,不是隔三差五玩失踪,今天写个脍炙人口的作品,后续就用一首歌混了五年的通告和演唱会。


那么回到主题:「为什么很久没有周杰伦、林俊杰、孙燕姿、蔡依林、S.H.E 级别的歌手了?」
  • 音乐不存在过时
有的朋友说是时代在变,时代属于年轻人的。这句话看上去好像很正确,实际上也是混淆概念。时代确实在变,那么音乐人写的东西,难道还是90年代的老古董吗?显然不是,他们也会与时俱进。

像目前排名第一5千赞同票的答案一直在强调“自我中心”的概念,以及“由谁定义时代”的逻辑,实际上并不完全是那样的。父辈们与我们怎么少说年龄差距也有20年吧?谁给我解释解释父辈为什么会跟我们一起听《千里之外》?为什么00后会学唱听《听妈妈的话》?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只能说是从表象上解释了“原因”,实际上没有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的本质。

就拿个最老的李宗盛大哥举例吧,有谁敢说《山丘》是上个年代的东西?它过时了?难道听《山丘》的都是成年人?我在某比赛海选,16~18的少年戴着耳机背着吉他唱《山丘》,它过时了?熊孩子在翻唱前辈的歌,他们的out了吗?究竟是谁代表谁?

所以,音乐是一个具有「传递性」(传承) 的产物,如果说永远是“年轻人接棒”,那么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没法反驳,但仔细想这不是废话吗?废话的意义是什么?废话就是没有意义。

音乐是不存在过时一说的,就跟时尚是一回事,今年流行这个,明年流行另一个,五年过后又尼玛流行回来了。人就是个喜欢折腾的,今天喜欢追新,明天又喜欢怀旧,后天又捣腾小众。

关于「时代的代表」,这一切不仅仅取决于大众,最终拍板的还是看你能力,你能牛逼多久,你就能延续多久。而这个“牛逼”不是说你的话题和人气有多高,是说你的作品与个人价值。

音乐与价值是不会那么容易褪色的,即便在当今地下音乐人默默崛起寻找出口的时代,站在巅峰的人依旧屹立,想攀爬金字塔的人依旧在找机会。如今巅峰级的人物可以像李宗盛那样越过一座又一座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你知道那有多寂寞吗?李大哥都是当爷爷的人了,现在有谁能代替他?竟然还有人大言不惭的说什么后继有人,说时代已经被年轻人占领,别忘了,我也是年轻人,小学生与中学生并不是绝对的主力军。

  • 市场环境的问题
音乐在互联网交接的年代发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革命性改变,这一代的人不理解CD和磁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听到的东西是同一首歌。

市场环境最明显的是因为做音乐不如以前那么赚钱了,那么做什么赚钱?演唱会一场能捞多少你知道吗?接商演通告广告能赚多少你知道吗?名气越大,吸金指数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的“歌手”,究竟是靠自己的作品和实力窜红的,还是靠其他?

显然大多数都是靠炒作、娱乐噱头、颜值上位的,有几个能力像周杰伦林俊杰的?

再加之盗版以及市场关注方向等问题,导致浅层的音乐人做音乐会饿死,写音乐赚不到钱,不如去写段子带学生,最起码能养活自己。

大多数普通人看到台上风光靓丽的音乐人,都是混出头的,要知道还有多少没混出头的呢?就算混出头了又能怎样?我现在跟你们说关喆,你第一反应能想起来他的三首原创代表作吗?

目前市场是「消费」大于「审美」,这是一个悲哀。

  • 传播渠道的被动
过去我们大多人都是通过电视(音乐不断 MTV 综艺)来获取关于流行音乐的一些最新动态,即便过了10多年,互联网如此的发达,我们获取音乐的渠道表面上变得多了,但实质上仍然乏力。

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主要集中表现在两极化、集中化、密集化。其一是因为舆论和媒体的聚焦点经常是带着群众走,群众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其二是因为广泛音乐素养和鉴赏力缺乏,极易形成28效应,使得好的音乐变得小众甚至无人问津。

而渠道部分,与市场、群众素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定要结合上下关系去理解。
  • 能力突破的问题
像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这样的创作歌手是概率中的概率,他们即兴就能写一首不错的歌曲,而普通人可能憋家里一年都写不出人家即兴时写出的东西。

其实同样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我依旧用周杰伦、罗大佑、李宗盛的案例来举例:
华语乐坛的三座大山不是你想翻就能翻 - 爱生活,爱音乐,爱美剧,爱电影 - 知乎专栏

他们的作品、唱法等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是他人无法复制的,更别提超越。
以上三位都具备几个相同点:
1、均具备极佳的音乐创作才华,高质量的作品产出,这一点是让你无话可说的;
2、相比造星工厂和口水艺人,这三位会掌控自己的音乐作品,喜欢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写入作品,然后通过作品分享感受、影响他人;
3、他们在歌坛都具有相对不错的口碑和极大的影响力,并且他们都拥有华语流行音乐的话语权。

而华语流行音乐领军人物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呢?
1、「极佳的创作能力」,一个音乐人,如果不具备创造能力,那绝不配叫「创作能力」。因为创作能力等同于我们经济产业中的「创新」,试想如果一个行业或产业始终不创新,总是来来回回啃老本,一会一杯忘情水,一会搂个姑娘吻别,再一晃十年过去了又矫情的说一声好久不见。想推动一个行业,必须有创新,而对于歌坛,也必须有创新,只有造血才可生存。如果像陈奕迅、张学友此类K歌之王没有幕后的音乐人为他们创作,他们能那么火?歌造歌神,这是市场的逻辑。

2、「作品的深度与多元」,罗大佑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有丰富的年代印记和文化背景,也有单纯质朴的童年和情感丰富的恋曲,他的作品叫「世界」。而李宗盛的作品让你能感受到一个男人所经历的风雨沧桑,他爱过、他痛过、他翻越过、他洗礼过,他的作品叫「人生」。而周杰伦的作品可以让你体会到满目疮痍的回忆,青涩泛旧的过去,有爱情、有叛逆、有亲情、有友情、有历史、有多元,也同样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有对自我的认知,他的作品叫「青春」

3、「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力」
这三位在这么多年的乐坛洗礼过程中是相对比较干净的,什么私生子、咎由自取等污点是比较少的,同时他们对乐坛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他们三人为其他歌手所写的经典作品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他歌手还忙着搜刮求曲呢,他们却还愿意把自己写的好歌送给别人唱,请问,华语乐坛有几个可以做到他们的高度?凭什么我就该让你唱?但他们做到了。
即便是像周杰伦这么功成名就,但周杰伦依然会叫李宗盛为大哥,依然会称罗大佑为教父。
而从他们三人的访谈可以总结出,他们三人对音乐的态度是非常有原则非常一致的。

当然,除了这三位,也有很多音乐人为华语乐坛贡献了他们的力量,只是综合衡量,他们三人比较强而已。

最后我的结论与我一年前的一样
1、不论是人、社会、圈子、行业、听众,都太浮躁懒惰,浮躁的时候是根本写不出好作品的;
2、一鸣惊人很容易,但能持续十年、几十年依然一鸣惊人,就不容易了,这本身就是小概率;
3、想领导华语流行乐坛,首先得能站住脚,用实力说话,可像张杰这种没作品的唱K歌手、关喆这种昙花一现的音乐人,怎么指望他们引领华语乐坛?更别提国内文艺青年们热捧的一些昙花民谣歌手,他们代表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众文化,无法产生类似李宗盛周杰伦那样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目前华语流行乐坛确实需要一场新的革命,但绝不是像鸟叔那种中二骑马舞,也不是什么中国好歌曲的卷窗帘,而是一股可以让你惊艳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可以持续很多年,经久不衰。

或许,我们需要耐心,等许多人心中的李荣浩、常石磊、李志能传承。但或许你不知道,有时候在音乐上的高下之分,你一听就知道他们差多少。你明明知道他可能性微乎其微,却还要抱着热情去热捧去支持,这是什么?这是虚假繁荣,迷惑自己,自欺欺人。

就拿李荣浩来说吧,大概是10(9)年前我就买李荣浩的书了,他已经在圈子拼了10年,他10年后(30岁)才被人所知。然而李荣浩先生的作品确实相对目前的环境来说是不错的,但如果我们放眼看去,李荣浩的作品是上不了一线的。杰伦20岁就红爆了,注意周杰伦是靠作品红的哦,而且那时他仅仅是从台湾开始起家的,那时并没有这么发达的互联网、优秀的综艺节目、犀利的营销团队哦。

有的人,为了赚钱,你喜欢听什么,我就写什么,你喜欢动次打次,我就玩命的给你动次打次。你喜欢性感聊骚带点娇嗔声儿的,我就在编曲里加一轨专门让你爽。你喜欢简单直白的,我就分分钟给你弄。你喜欢文艺深度有情怀的,我就分分钟给你弄。不火怎么办?话题营销,找明星唱,上节目。

很多人始终不明白,总以为有钱有市场环境就能砸出个周杰伦,你能力没有,颜值再高也只能是个戏子花瓶。有时,我们怪不得市场,毕竟市场是由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如果不是有些人要疯狂的去百度搜索下神曲和广场舞、听什么我是DJ DJ 你会喜欢我吗、康忙康忙逆战来也、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想百度MP3的TOP也不会成那副可怜样。

我倒觉得,全民的音乐素养要从娃娃抓起,要把音乐当成主要科目去重点培养,让全民从小就了解乐器、了解不同的音乐,这样才能助力发展我们自己的音乐。不应该是什么火就说什么好,至少要让大多数人具备判断力,可以理性地进行输入与输出,提高审美,而不是单一被动的让媒体与舆论成为提供音乐的地方。某种程度上真的跟国足道理是有些类似的,因为情怀因为梦想,就去支持,这是坚持。但是我们坚持的方向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再拼再砸钱再躁动也是没用的。

相关话题联动
15年后,TFBOYS会成为现在的周杰伦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关于华语歌手的能力匹配论,可以参考我在tfboys里的部分观点。

Ps:由于近日写一篇就被无良的编辑媒体搬一篇,欢迎有爱人士跟我举报维权,本文同样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可以通过知乎站内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希望大家尊重原创,不要做思想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