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哪些论文让你深受启发?

本问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2017 年度盘点 」,更多相关话题讨论欢迎关注。还在做学术的朋友们来交流下吧,最好能简单介绍下这篇文章,说说哪些地方让你受…
关注者
4,826
被浏览
393,708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介绍一篇2017年两位大佬发在Econometrica上的文章关于怎么养孩子的论文。这篇论文对于解释当前中国社会为什么父母竞争这么大、孩子学习压力这么大,都有很好的启发性。这是难得在技术流期刊上看到一篇讨论家庭教育的文章。虽然为了例行公事加了一个简单模型,但是其逻辑用文字就表达得很清楚。

自古以来,养孩子就有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极端,是事事干涉、严苛的虎妈型教育方式;另一个极端,则是爱咋咋地、除了供养吃喝爱管不管的佛系父母。大多数正常父母可能介于两者之间,软硬兼施,教你做人。


哪种方式更好呢?

作者们认为,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虎妈型父母完全掌控了孩子的选择,保证了孩子不会走太大的弯路,但也牺牲了孩子的独立性,杜绝了孩子探索自己天赋的可能。循循善诱型父母手段稍微温柔一点,试图培养孩子的偏好,树立正确的三观,但也意味着大量的精力付出。而佛系父母则省心省力,完全按照孩子的天性任其发展,听天由命。

哪种方式最好,不单取决于你爸妈有多爱你,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社会环境。其中,对孩子独立性的回报对教育投资的回报两个特性是决定性因素。

在传统社会,职业流动性差,子承父业是主流。没有必要花精力和时间对孩子的天赋进行探索,因为探索完了你也干不了你想干的职业,所以整个社会对孩子独立性的回报很低,而听爸爸的话的回报很高。其结果就是,虎妈型父母教育占据主导。

在现代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和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岗位,技术发展使得老一辈身上的技能价值下降,这就大大提升了孩子独立性的回报。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独立性,才有可能让孩子更好发现其天赋所在,找到与其天赋相匹配的职业,取得更好的回报。这就促使了传统虎妈型教育的衰落。

但是明明已经到了现代社会,为什么你妈还要逼你学习呢?这跟社会对教育投资的回报有关。

在一个贫富分化较大,公共福利较差的社会,早期教育的投入直接决定了之后的经济地位,教育的回报很高。但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数是爱玩的,看不到教育投资的意义。这时候父母就需要督促孩子学习,灌输勤奋努力的观念,甚至还有父母选择直接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因此,这种社会环境下,兼具循循善诱型特色和一定程度的虎妈型特色的教育方式相比于佛系教育有优势。

而在一个贫富分化很小,公共福利很好的社会,不管你学历高低,你日后的经济状况差不了多少;不管你年轻时怎么折腾探索自己的天性,你也不至于坏到哪里去,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大才。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佛系教育方式就有了优势。

这一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从1960到1970年代开始,佛系教育方式取代虎妈型教育方式,成为主流。1960年代到197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分化程度处于历史地点,几乎没有失业。促使孩子努力学习的回报反而不如保证孩子的自由独立的价值来得大。而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不平等开始加剧,教育回报上升,结合了虎妈和循循善诱特点的直升机父母教育方式开始流行,父母在教育照顾孩子上的时间开始上升,对体罚孩子的接受度也在1990年代以来出现了回升的势头。

在不同国家横向对比,我们也会发现,佛系教育方式的比例与不平等程度和教育回报率负相关,另两种与不平等程度和教育回报率正相关:

而佛系教育方式比例与税率累进程度和社会福利支出则是正相关,另外两种是负相关。

因此,在瑞典、挪威这样的高度平等的福利国家,佛系教育是主流。而在美国、中国这样的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爸妈都爱逼你学习。

原文文献:

Doepke, Matthias, and Fabrizio Zilibotti. "Parenting with style: Altruism and paternalism in intergenerational preference transmission." Econometrica 85.5 (2017): 1331-1371.